平日里修道保法,平日里训练有素,战时才能像南山之蛇践墨随敌!

孙武说,修道保法,能为胜败之政!修与保都是长期的动作,修道,此处的道,就是上下同欲,用老子的话来讲,就是以百姓心为心。保法呢,为了达成这个“上下同欲”,要建设法制,执行法制,修道、保法都是要落实的行动,落实为平时的行动,落实为众人之事!而众人之事就是政了,政就是众人之事的意思,要落实到众人的事情之上,而修与保强调了这是一件长期的并且是众人的事情,并且是每个人的事情,一句话修道保法要落实在众人的日常行动之中。

修道保法,是从5事7计简化出来的!啥是5事7计呢,5事就是道天地将法,而七计呢,就是7个方面,哪7个方面,

主孰有道天地孰得将孰有能兵众孰强法令孰行赏罚孰明士卒孰练看下图,

谈5事7计之时,就是要瞄准一定的竞争对手的,就像台上的两个拳击手,一定是要瞄准对手的。

今天的重点,是7计之中的1计,也即是士卒孰练,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呢?是已方的士卒训练有素,还是对手的士卒训练有素呢?没有训练的士卒,就是一指乌合之众,遇到对手之时,就会鸟飞兽散,不堪一击!

练兵千日,用在一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兵是要训练出来。想一下,孙武都能把宫女训练成士卒。叫她们往东,就往东,往西就往西。能按号令行动,就能齐于“一”。

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这句话啥意思呢?驱使全军如同使用一个人那样。齐勇若一,政之道也!三军,这么多人,之所以能整齐如一,因为”政之道“。所谓政之道,就是治军之道,就是治军的法令。

通过法令才能让“士卒”齐于“一”,练兵就是在平日里练习法令,数十年如一日的训练,最后才能在战争之时,驱使三军之众就好像在驱使一人。最后才能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地,就像驱使着羊群一样,往东驱就到东,往西驱就到西!

士卒孰练,关键在于“练”,在于平时的“练”,在于平时按照一定的“法令”来练!7计之1的“法令孰行”,法令能否被执行。

比如一支部队原本是井井有条的,在敌人面前故意示出‘乱“的形,这就是诡,把部队不真实的乱当作”乱”向对手展示;又比如一支部队,真实情况是很勇敢的,但却在敌人面前故意示出“胆怯”的样子,这就是诡,把部队不真实的“胆怯”向对手展示。又比如,一支部队实力是很强大的,在敌人面前故意示出‘弱“的样子,这就是诡,把部队不真实的弱当作”弱”向对手展示;如果不是平时训练有素,你要伪装出乱,伪装出怯、伪装出弱是很难的!伪装出乱并不是乱,而是有序,而是井然有序。

通过平时的训练,最后三军之众才会变成那条南山之蛇,击其首,其尾应;击其中,首尾俱应;击其尾,其首应。

一支部队要能做到“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啥是践墨随敌呢?从木工用的墨斗说起

木工要在木头上画一条直接,就得用墨斗,此时的“墨”采取的是引申义,引申为规矩或法则。实施作战要像木匠那样,按照手头木材的具体情况,预先确定取材的位置,然后用墨斗在木头上画定相应的墨线,根据墨线用锯来裁出相应的形状。每个木头不一样,如何取材,至于要裁剪出啥样的形状是不能预先设定的,而要根据木头的具体情况来断定的,要灵活地随着不同木头的情况,相应地对木头做出具体的裁剪。规矩、法则是不变的,就像不同的木工用同样的墨斗,最终在不同的木头上如何裁减木头则是千变万化的,这是个人对践墨随敌的理解。要能临场,做到践墨随敌;有一物可以做到践墨随敌,是啥物呢?那就是水,水能随时改变自己的形状去适应它流淌过地方的形状。

而士卒呢,要能做到践墨随敌,要能做到唯变所适,就要在平时多“训练”,最后才能像那条南山之蛇,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击其首,其尾应;击其中,首尾俱应;击其尾,其首应。

这样经过训练的士卒,这样的士卒,用易懂的一句话来讲就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与管理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