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按顺序排【唐宋八大家的由来】

中国古典文学中,“唐宋八大家”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习称。

所谓“唐宋八大家”,指唐宋时期八个散文代表性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这一称号出自明代茅坤所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书,但渊源更早。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按顺序排【唐宋八大家的由来】

远在明初,朱右曾采录韩、柳、欧、王、“三苏”的文章编为《八先生文集》,这是把唐宋八个散文家合称的最初说法。到了明代中叶,“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文必秦汉”,推行是古非今和因袭模仿的散文主张,掀起一股盲目尊古、拟古的形式主义逆流。

后来“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以推崇唐宋古文来与之抗衡,为了标举学习典范,揭示入门途轨,更好的提倡、推广唐宋古文,唐顺之在他所纂的《文编》中,唐 宋两代只取韩、柳、欧、“三苏”、曾、王的文章,进一步肯定了唐宋八家的地位。

稍后的茅坤,最敬崇唐顺之,文学主张也与唐相似,就在《文编》的基础上编纂《唐宋八大家文钞》,正式提出“唐宋八大家”的名称。

虽然该书在今天看来存在不少缺陷和弊病,但由于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适应了当时文学斗争的需要,《文钞》选入的作品就选本来说是较大的,与各人的全集相比,还算适中,其评语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所以茅坤的书刊行后便“家弦户诵”,“盛行海内”,而“唐宋八大家”的称号也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当然,“唐宋八大家”的称呼亦有不够科学的地方,因而遭到有些人的异议,如清人袁枚就说过“夫文盛于唐,仅占其二;文亦莫盛于宋,苏占其三。鹿门当日其果敢取两朝文而博观之乎?抑亦就所见所知者而撮合之乎?且所谓一家者,谓其蹊径之各异也。三苏之文如出一手,固不得判而为三;曾文平纯,如大轩骈骨,连缀不得断,实开南宋理学一门,又安得与半山、六一较伯仲也?”

这话并不完全中肯,但也有一定道理,如八家中成就高低不一,很不平衡,有的人称之为“大家”,确实有些勉强。不过,“唐宋八大家”以简练而响亮的名称,概括了一个互有联系而又各具特色的著名散文作家群,较好地反映出我国散文史上巅峰时期——唐宋时期散文的风貌和成就,自有其合理和吸引人的地方,因而一经提出,便不胫而走,并一直流行到现在。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按顺序排【唐宋八大家的由来】

“唐宋八大家”文开辟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新阶段,在整个散文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具有崇高的地位。

我国先秦、两汉流行的文章体制,是自然流畅的散体文,有着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等优良传统。魏晋以后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据文坛统治地位的,是讲对偶、尚词藻、重格律的骈体文。

后来这种文体的文风越来越绮靡,语言越来越脱离生活实际,内容也越益空洞,其末流更发展为文字游戏,成了表达思想,反应现实的桎梏,严重阻碍着散文的健康发展。

中唐时期的韩愈、柳宗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起古文运动,复兴儒学,提倡散句单行,自由抒写的古文,反对当时被称为“今文”的骈文统治地位。

这场改革文体、文风、文章语言的散文革新斗争的胜利,摧毁了骈文在文坛的统治地位,确立起古文这种新型散文,用来更好的宣传儒家思想,反应社会现实,服务于当时的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改革,使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及至宋初,绮靡浮艳的骈丽文风卷土重来,并且“餘风未殄,新弊复作”,在文坛上又出现了艰涩怪僻的不良倾向,我国散文发展再一次受到严重阻碍。

后来,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积极参加的宋代新古文运动的胜利,改变了这种情况,一种更加平易自然,更加接近口语的散文体从此盛行于世。

韩、柳确立的古文放出了新的光彩。之后,这种“以单行易排偶,由深趋浅,由简入繁,由骈丽相偶之词,易为长短相生之体”,灵活自由,富于表现力的古文文体,始终统治着文坛,直到五四运动的白话文兴起为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与管理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