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掩耳盗铃的出处、释义和启示

【拼 音】

yǎn ěr dào líng

【出 处】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释 义】

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故 事】

春秋时期,晋国的贵族范氏被赵氏灭掉了,范氏的府邸逐渐没落,于是有个小偷趁机跑到范氏府里偷东西。他看到院里放着一口上等青铜铸造的大钟,上面有非常精美的图案装饰,他非常喜欢这口钟,就想把这口大钟背回自己家里。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掩耳盗铃的出处、释义和启示)

不料等他背的时候才发现这口大钟太沉重了,他根本背不动,于是他灵机一动找来一把锤子朝钟砸去,想把大钟砸碎,不料“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跳,心想糟了,这样很容易被人发现自己在偷钟,不由地捂住自己的耳朵,忽然发现钟声没有了,于是他立即找来两个布团堵着自己的耳朵,暗自高兴:这下谁也听不到钟声了。开始无所顾忌地砸了起来,一下一下,钟声越传越远,周围的人们都赶了过来,小偷也被逮了个正着。

【启 示】

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堵上自己的耳朵就没有响声了。不能正视客观存在的事实,自欺欺人,闭目塞听都是没有作用的,最终只能是自食苦果。

也告诫我们在生活中要多了解多学习,不能自以为是,企图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达到目的,结果往往是经不住时间的检验。

本寓言出自《淮南子·说山》,她告诫我们:有的人做了错事以后,自以为极力掩盖,以为巧妙的遮掩,别人就会不知道了,实际上只能是欺骗自己,欺骗不了别人。我们也要省悟自己有没有犯这样的错误呢?

有一个人,看见别人家大门上挂着一只精美的铃铛,就一心想把它偷来。

他心里明白:如果用手去摘那铃铛,只要一碰到,铃铛就会发出响声。铃铛一想,他就会被发现,不但偷不到铃铛,还要被抓住。

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想出来一个“高明”的办法。他认为:铃铛所以会响,是因为耳朵能听见响声,只要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到铃声了吗?

于是,他就先把自己的掩起来,然后去偷那个铃铛。他以为自己听不到铃声,别人也会听不到呢。

可是,还没等他把铃铛摘下来,就被人发现并抓住了。因为别人没有掩住耳朵,仍然能听得见铃铛响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与管理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