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将士陷入绝境,靠一棵巨树智斗日军,创下一个奇特战例

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支远征军深入缅甸,在几年的时间里,这支部队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战斗故事。

派出这支军队,原本就是担心敌人从四面八方发动攻击,战士们在出发前也都知道,他们将会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面对着什么。

当年日军在各项装备及人员数量上都占据很大的优势,我方孤军深入,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然而,当战士们的智慧被展现出来,似乎一切困难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远征军将士曾经陷入绝境,靠一颗巨树智斗日军,创下了一个奇特战例。

靠着“大榕树阵地”,完成反攻为守

从远征军抵达预定位置之时,情况似乎就不容乐观。

当年,日军的王牌野战师主力部队18师团长田中新一接到了一则命令:麾下两个联队立即渡河,寻找112团并将其全部歼灭,救援被围的日军部队。

田中新一

可按照当时的情况,112团麾下只有一千多个人,敌人这次来势汹汹,真要比数量,这边比对方少了整整五千个人。

112团1营营长李克己已经意识到了危险性,可这个时候,他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前方是日军55联队,后方是日军56联队,无论朝哪个方向突围,都要掉进日军密集的火力网之中。

为此,只能找到适合于部队的阵地。

好在112团的所有战士都是在鲜血中淌过来的,而且之前已经经过丛林作战的实战“培训”,如果单纯是比对地形的了解,他们还是要比日军强的多。

在这种情况下,李克己只能带着部队去原始丛林中找避难所。

如今的缅甸,和当年的缅甸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原始森林枝繁叶茂,几乎能遮蔽整片阳光,李克己带着部队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了胡康河谷处有有一片大榕树。

他惊呆了,这不就是修筑防御工事的天然“避难所”吗?

最终,他选择了一颗最大的榕树,按照后来的战士们回忆:“这颗榕树非常巨大,光是直径就有一丈多,树的周围还长了二十多个枝干,树冠跟一个足球场差不多大。”

那么,来不及修碉堡,这颗榕树就是最好的“天然碉堡”。

李克己看上这颗榕树作为防守阵地,关键原因还是当地作战的具体特点:

由于到处都是掩体和障碍物,敌人的炮火再怎么强悍,放眼望去也看不到目标,就算是久经沙场的侦察兵,只有当距离接近20米的时候才能勉强看到目标。

如果离开了这颗榕树,大家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说干就干,李克己马上派出最己机敏的战士们爬上榕树顶部当“瞭望哨”,配上全团最好的望远镜,其余的战士们则抓紧时间在附近的地点布置“封锁线”,将大批的手雷就地掩埋,这样下去,能抵抗不少日子。

日军也不是吃素的,人家千里昭昭来到这个地方,也不是莽夫,早已经过了系统的培训,特别是日军18师的战士,早就习惯了这种作战方式,他们也有先进的现代化武器配备,很快就发现了大榕树区的异样。

在日军指挥官的一声令下,战士们一拥而上,希望在顷刻间迅速占领大榕树战地,打远征军一个措手不及。

好在榕树上方的哨兵迅速发现了敌人,并第一时间开枪示警。

顿时,枪声大作,双方一阵互射后,由于李克己部居高临下,日军是吃了大亏,不少士兵倒在了丛林之中。

冒着死伤几十人的“人间惨剧”,狼狈的日军终于突击到了大榕树外围,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手雷炸了。

榕树周围到处都是爆炸声,日军也没有想到对方的包围圈布置得如此周密,很多人当场被炸死,原本士气正旺的冲锋突击队,现在都趴在地上,不知道如何是好。

看来,这种方式是走不通了。

日军很快换了一种策略:慢工出细活。

从那次以后,日军想要往前推进,不会再昂首挺胸向前冲了,反而各个都“弯腰驼背”,还要看着地面上有没有被动过手脚,这样行军速度就非常慢了,也少不了“榕树守军”的机枪问候。

更有趣的是,由于双方的视野都不好,现在日军躲着搞进攻,榕树上的守军就跟在找蚂蚁一般,发现一只打一只,有些日军沉不住气,找到稍微合适点的位置举枪就射,不到15秒的时间,一定会受到守军的回击。

整整一周,日军的进攻完全被僵持住了。

如今,他们除了叹气,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就眼睁睁看着榕树上的火力网朝着自己不断发射子弹。

在这样的打击过后,日军痛定思痛,想到了个最简单的办法:你火力猛,那我就派出更多的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又增援了七百多个人,想要把大榕树死死围住,他们还严格规定了时间,每隔一阵就会发动一次突袭,搞得大榕树周围的守军都习惯了。

由于日军的突袭很有规律,当时的守军还开玩笑说:“日军的进攻就像开化装舞会那么准时。”

大榕树是好,可它解决不了其他问题

当时,李克己的部队守在大榕树处,有点困兽之斗的感觉,他们其实也在等援军来帮忙,不过丛林深处枝繁叶茂,援军要来,也得花费不少时间。

这大榕树日军进攻了这么久都没拿下来,按理说,撑到援军来,应该问题还是不大。

可别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补给。

每天扫射出去那么多子弹压制敌人,加上战士们又不是不用吃喝的机器人,胡康河谷地带的气温又高达四十摄氏度,绝对比我国绝大多数地方还热。

日军把大榕树围得死死的,就是不想有人能给守军送吃送喝送子弹。

别忘了,咱还有“空投”。

日本人在陆地上打仗厉害,可缅北地区的制空权还是牢牢掌握在美国人手中,他们每天都会派出一架C47运输机,在发现李克己部队后,一天扔一个大“包裹”。

这“包裹”里的内容,可要比日本人强多了。

有罐头、有饼干、有弹药,打仗时需要的,基本都有。

日本人这下可气的脑袋冒烟,每天要死这么多人,还没有实质性进展,采用的“围困”战略,竟然还要眼睁睁看着天上往下丢空投,这对士气的影响可想而知。

C47运输机除了运送日常物资外,还会给这支部队空投一些“野外生存战略包”,可以提供高热量。

日军气急败坏,开始想尽办法搞“防空”,这下美军的运输机面对着不小的问题,那么多吃的喝得无法提供了,吃得还好解决,美军的“野外生存战略包”中有很多巧克力,体积小,热量大,能够基本满足战士们的需求。

可淡水资源,从哪里获得?

李克己的部队开始用最原始的办法,用树藤作为取水工具,然后在下面用水桶不断接着,树上的叶子也能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几乎一晚上的时间便能产生2、3斤纯净水,这下,可以说彻底没什么后顾之忧了,等待援军到来就完事了。

由于所有战士们都已经适应了这种靠着大榕树打仗的习惯,这颗大榕树阵地也有了个全新的名字:李家寨。

五倍于己的王牌日军,还在外围不断踩着地雷,可地雷总归是有限的。

日军也长了脑子,他们把突破第一道防线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趁着夜深人静,不断向前摸索,破坏雷区。

他们的这些行动被榕树顶部的哨兵发现后,李可记立即下令:手雷一部分继续摆雷阵,其余的留下等待日军大范围进攻,而原本被敌人破坏的地雷阵,全部用陷阱代替。

什么是陷阱?

按照某些倒霉的日军回忆,这比雷阵更让人心惊肉跳。

由于经常下雨,土地非常疏松,他们就在当地挖出了大量小坑,在里面埋入竹刺,如果说地雷阵还能让旁边的日军听到爆炸声响,那么这个“陷阱”就真的是“杀人于无形”。

当有日军踩入,脚掌几乎瞬间被刺穿,如果打雷下雨,原始森林到处都有风吹叶子响声,有的士兵中计了干脆直接疼晕过去,还有的无论如何呼号,都被其他声音所掩盖。

对于“李家寨”的士兵而言 ,他们需要的是不断提升士气,节省物资。

将领已经层层向下放出了命令:“五颗子弹以内,必须撂倒一个敌人。”

在这样的精神下,大榕树阵地被坚守了34天,对方是人数超过5倍的日军王牌部队,这也直接创造了二战时期的一个奇迹。

后来,就连不少日本军事研究专家都表示:在过去,装备精良的日军一个大队就能对抗中国一个师的部队,不得不说,日军的王牌这次在胡康河谷吃了大亏。

守卫大榕树的李克己部仅仅损失了几十人,不得不说,他的沉着冷静、机敏勇敢在这场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后来,中国远征军的其他部队赶到,将日军团团包围。

这场斗智斗勇的大决战,最终以中国远征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将士们个个都欢天喜地。

这场战争同样也是中外丛林战中的一个精彩战例,盟军指挥官了解到情况后也大为夸赞。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役中通讯兵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他们固守大榕树之前,他们便已经给盟军指挥部发去了消息,希望能获得补给,只有在有补给的情况下,才敢这样打消耗战,不然,真的能被日本人围死。

英雄们成功牵制住日军,也极大的打击了日军的士气,而那颗立下了“功勋”的大榕树,依旧安安静静伫立在那,当战士们远行之际,都不忘回头看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与管理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