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貌相”最早说的是谁?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那时候已经很有名气了,在各地讲学,招收门生,有名的就有颜回、子路,对于我国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其中就有一位门生,名字叫澹 [tán] 台灭明。

“人不可貌相”最早说的是谁?

说到这位兄台,大体上可以用异常丑陋来形容,“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连孔子也懒得理他,大概是太丑陋了,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而澹台灭明也很有骨气,见不受孔子待见,就离开了孔子,自学孔子儒家思想,并南下楚国、吴国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在讲学中,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弟子遍布五湖四海。

后来孔子知道了他的事迹之后,大为惭愧,并说了这样的话:“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这就是“人不可貌相”的由来。

注:澹台,复姓。一说,灭明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湖;另一说,灭明居于澹台山 (今山东省嘉祥县南),遂以湖 (山) 名命姓名,因取名澹台灭明。澹台氏如今并不多见,比较有名的:澹台敬伯、澹台仁慧、澹台君凤、澹台镜。

“人不可貌相”最早说的是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与管理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