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为啥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决了四个天大难题

要说起明朝在位时间短,且获得的历史评价最高的皇帝,那就非明仁宗朱高炽莫属了。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早年的时候跟随父亲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随后朱棣称帝,而朱高炽则从原来的王世子变成了一国的储君,可谓是风光无限。

但了解明史的读者都知道,朱高炽虽然是一国之储君,但一直以来并不被他老爸朱棣看好,总觉得他太过肥胖,身体虚弱,跟自己刚强坚毅,威风凛凛的形象似乎毫不搭边,于是在朱棣即位之初并不想将朱高炽立为太子,最后还是在杨士奇等人的建议下,朱棣才答应立其为太子!

当然了,即便此时的朱高炽贵为太子,但是对于这个杀伐果断的父皇来说,想什么时候废就什么时候废,因此一直以来过得也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

公元1424年9月,明成祖朱棣去世,当了二十多年太子的朱高炽终于转正,正式登基称帝,是为明仁宗。不过朱高炽的命运似乎并没有那么美好,公元1425年5月,仅当了两百余天皇帝的朱高炽就病逝了。

在明朝的十多位皇帝中,朱高炽虽然不是在位最短的皇帝,但却也能排到第二,在历史上也能排到一定的名次。不过朱高炽这个“短命”皇帝跟其他的一些“短命”皇帝不同的是,他的历史评价更高,甚至还被称为是一代英主,史学家还将其与自己的儿子朱瞻基执政的十年合称为“仁宣盛世”(仁宣之治),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这朱高炽不过是个在位不足一年的皇帝而已,为何能获得如此高的历史评价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因为朱高炽解决了明朝这四个天大的难题!那么,具体是哪四个呢?

改组内阁

我们知道,在朱元璋取消宰相制度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内阁制度”,简言之,所谓内阁制度实际上就是用来填补宰相遗留下来的空白的。不过总的来说,内阁制度的产生经历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不断的发展,一直到明朝中期的时候才基本稳定下来。

内阁作为皇帝最为信任的机构,其权力也最大,其中的大臣也被称为“内阁大臣”,或者是“内阁首辅大臣”,比如万历朝的张居正就是典型的明朝权势内阁大臣的典型代表之一。不过随着内阁权力的增大,皇权就难免会出现旁落的危险。因此为了能够制约内阁权力的做大,朱元璋时期,就规定内阁成员的官阶仅局限在正五品,也就是所谓的“官小权大”,来制衡各方。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开展工作时会出现很大阻碍,怎么说呢?试想一下,一个五品的官员对一个二品的尚书大呼小叫的,这个尚书能买账吗?当然不能,于是在这些内阁大臣开展工作的时候,往往就会遇到阻隔。那么,将这些内阁大臣的官阶提升到二品或者是一品不就解决了吗?

我们能想到的,朱高炽同样也能想到,但是却不能这样做,因为明朝皇帝对“祖制”向来恪守不移,因此朱高炽是不能断然随意更改的。于是他便想了一个办法,既然祖宗的规矩不能变,但这些内阁成员却可以兼任其他官职,比如一个五品的内阁大臣,就兼任了一个三品的侍郎,或者是二品的尚书。这样一来,做起事情来也就方便多了!

比如我们熟悉的杨士奇,不仅是内阁大臣,同时还兼任正二品官阶的兵部尚书。因此从这一时期开始,“兼职制度”就流传了下来,并延续了两百多年。

赦免靖难冤臣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所谓的正统地位,对效忠建文帝的诸多大臣给予了最为沉重的打击,许多忠臣遭到残酷的清洗,其忠臣家眷或是被诛杀,或是被流放,总之惨不忍睹。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堪称“读书种子”的方孝孺,遭到了残酷的“灭十族”。

虽然朱棣继位之后,很多大臣包括太子朱高炽也曾建议他下令赦免这些所谓的罪臣,但朱棣都没有同意。而等到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颁布诏令,赦免了因靖难之役被惩处的罪臣及家眷,并允许一些官员可以官复原职。

也正是由于朱高炽这样的举动,让永乐朝遗留下来的恩怨就此烟消云散,更为大明帝国赢得了天下士子们的赤诚之心。而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明朝的文官集团之地位才得以快速提升。

改变官场风气

在洪武和永乐两朝,朝中官员大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当然,两位君主政治手腕都太强,稍有不慎,便会遭到打击清理。洪武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永乐朝的方孝孺案等等,让数以万计的人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为了能保全性命,很多臣子平日里都不敢多言,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臣子们大都不敢有所言语,因此整个官场看上去死气沉沉的,缺乏活力!

相对于自己的爷爷朱元璋和父亲朱棣来说,朱高炽并不喜欢战争,他认为想要实现天下大治,就要施行“仁政”,于是他上台后便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废除了一大批朱元璋时期拟定的严酷刑罚,比如剥皮实草等,让官员们能够放开手脚干实事。二是建立“三杨内阁”,即由杨士奇、杨荣、杨溥组成的内阁辅政集团,随后还提拔了一些有能力的官员,将那些不干实事的冗官淘汰。三是完善监察机制,让御史每年巡按天下,查核吏治,而这便是日后沿用数百年的“巡按制度”。

在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仅仅几个月,大明朝的官场风气焕然一新,同时也为他的儿子朱瞻基开创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轻徭薄赋,改善民生

朱棣朝的时候,虽然开创了永乐盛世,但由于接年的战争和郑和下西洋等多项巨额开支,明朝底层百姓的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好。为了与民生息,朱高炽上台后便开始轻徭薄赋,安置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流民,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除此之外,永乐朝遗留下来的还是国库的虚空,于是朱高炽便下令厉行节俭,大大减少了皇室的日常开支。

在应对自然灾害的时候,朱高炽也积极调拨国库资源全力赈济灾民,并将原来由官府圈占的山林沼泽对人民开放,鼓励他们屯垦渔猎,增加收入,保障生活。

事实证明,朱高炽这一系列举措是非常之明智的,在这样的仁政下,百姓生产生活得以大幅提升,从而促使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国库日益充盈。明朝真正的达到稳定和兴盛,正因如此,宣宗时期才能开创明朝又一盛世。

?小结

综上所述便是我们对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期间的为政举措,我们可以看到,朱高炽自始至终都秉持着“仁政”的思想,不仅在政治、经济、民生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更让天下人重新燃起了对大明帝国的信心和拥护,当然了,这也极大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所以,这样看来,明仁宗之所以能名垂青史,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文献:《明史》、《明仁宗实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与管理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