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入门:相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现在,单反相机已经是大家普遍使用的数码产品了。我们只要对准被拍摄物体,按下快门,一张照片就合成了。但是相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你知道吗?今天这篇文章会给摄影初学者详细讲解。
一、镜头内部构造
我们市面上能买到的单反相机,它们的构成结构都是一致的,都包含着相机和镜头两个主要部件。按住光线进入到相机的顺序。首先,我们先从相机镜头的内部构造开始说起吧。

比如我们常说的超低色散镜片和萤石镜片,由于在相机内部加上了这种镜片,它们可以有效防止拍照出现的炫光或者色散现象,因此,使用这种镜片的相机镜头拍出的照片成像效果更好。
除此之外,相机内部的镜片,它们的数量和功能也不一样。一个最普通的相机镜头中都包含着以下结构:前组镜片,镜片组、光圈叶片和后组镜片。
并且,这些镜头的镜片有些是可以移动的,有些是固定在镜筒上面的。比如前组镜片,它就是固定在镜筒上面的;而可移动镜片,则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功能,比如对焦,变焦,或者是实现光学防抖等功能。
比如:当外部对焦环产生旋转的时候,对焦环下的内部镜片就会发生移动,以达到画面对焦清晰的目的。
另外,有些镜头内部还附带了超声波马达或者机械马达,以达到相机镜头防抖的效果。
二、相机内部构造
说完相机镜头,我们再来看下相机的机身主体部分。
相机机身主体从外部看包含着一系列相机操作的按键还有显示屏,如果将它拆开,我们会发现,实际上,它是这样的结构:

当光线进入到相机内部时,第一道门槛就是相机的反射镜,它的作用是接收到的光线反射到上部的对焦屏,成像,再到达五菱镜上,而五菱镜也是同样的功能,这个时候,它会将光线成像反射到取景器内,我们就可以很及时地从取景器内看到和外部景色一样的风景了。
往后是快门单元,它是由相机外部的快门按钮控制,以开快门开合的快慢来控制光线进入到感光元件的时间。
而胶片或者说是感光元件,是相机内部的核心。现在的单反通常使用CCD即电荷耦合元件或者CMOS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
一般而言,相机的感光元件比较大的话,能够感受的光线更多,那么成像效果会更好。而我们常说的全画幅和半画幅就是在说感光元件的大小,这也就是为何大家都爱买全画幅相机的原因了。
三、相机是怎样工作的?
刚刚说了一通理论,希望大家能对相机内部结构有着更全面的认知, 如果更通俗地说,可以把相机比喻成一个房子,那么光线从外部进入,窗户就是镜头,而不同材质的镜片则是窗户上的多层玻璃。
不同材质的窗户,透过的光线也不同。我们通过移动窗户的开合来控制光线的进入(即在外部使用光圈、对焦环等控制镜片的效果)
而快门则是窗帘,我们通过开合窗帘的速度来控制光线进入的多少。最后,光线经过窗户,进入房间,经过一系列房屋内物件(反光镜、五菱镜)的反射,投射到对面的墙上(即感光元件上),最后成像。

而按下快门之后,光线则会通过相机快门单元,直接抵达到相机的感光元件,在相机内部成像,这也是我们最后看到的照片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与管理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