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意图谋反,却被朱元璋幽禁至死,200年后,十一世孙成功称帝

文明的进程往往伴随着战争,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关战争的记录也数不胜数。从早期的逐鹿之战,到近现代的抗日战争,中国人对于战争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解。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有很多,这些战役皆是中国人智慧与谋略的体现,著名的洪都保卫战,就是这样一场战役。

指挥这场战争的将军,名叫朱文正。

出身

朱文正的身份比较特殊,以后人的眼光来看,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是出身不凡的贵族子弟。

但朱文正并非一直跟在朱元璋身边,朱元璋的兄长朱兴隆去世后,他的妻子王氏才带着儿子朱文正来投奔朱元璋。此时正值朱元璋起兵,大明霸业尚属遥遥无期的状态。

不过对于朱元璋来说没有关系,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而且前来投奔自己的还是和自己有着亲缘关系的侄子,没有理由拒绝,于是,朱文正顺利成为早期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

除开叔侄这层关系外,朱文正作为一名将士可谓是骁勇善战,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与喜爱。朱文正在投靠自己的叔父不久便立下战功无数,朱元璋也很高兴,他把朱文正视作自己儿子一样的人。

除了作战勇猛,朱文正也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在朱元璋看到他屡建奇功后便要对他加官进爵,于是便询问自己的侄子想要当什么官。

但朱文正并没有很激动,他告诉自己的叔父眼下正是成就霸业的阶段,打下江山何愁功名,而且自己作为朱元璋的侄子这么也容易让人以为这是裙带关系的产物。

朱元璋点点头,对自己的这个侄子的喜爱程度又更近一步。

将才

虽然朱文正打过不少胜仗,但他的一生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便是洪都保卫战,朱文正的将才在洪都保卫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与洪都保卫战的双方,分别为朱元璋的军队和陈友谅的军队,陈友谅与朱元璋同为元末群雄之一,二人迟早会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毕竟天下的王只能有一个。

朱文正指挥的这场洪都保卫战之所以名扬天下,除了战斗本身的战略意义外,其以少胜多的属性更是被后人无数次提起。

虽然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之前已经有过多次战功记录,但由于此人的生活作风过于不检点,整日泡在美女堆里喝酒吃肉,这导致他并没有因为战功而得到众将士们的尊敬和爱戴。

不过幸好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朱元璋作为拥有帝王之相的人,在识人和用人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朱文正是一个可用之才,在大明霸业的路上,此人一定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只不过他凑巧是朱元璋的侄子罢了。

透过表象看本质才是朱元璋的厉害之处,于是他放心大胆地将守卫洪都的艰巨任务交给了朱文正,即便其他人都不理解。

洪都是朱元璋大本营应天的门户,是一块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陈友谅早已对这里窥探许久。于是,陈友谅举兵六十万,浩浩荡荡地朝洪都攻了过去。

面对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朱文正只有区区一万部队,从账面数据上看根本不值一提。但朱文正心里也清楚洪都的重要性,所以即便只有一万人,他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才行。

俗话说得好,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之中最重要的便是人和,因为战争的本质就是人,如果没有出色的用计划谋略,仅凭一万人的部队,是不可能顶住六十万人的围攻的。

虽然部队数量稀少,但洪都的武器装备与粮草补给还是比较充裕的,毕竟是门户之地,如果被攻陷,那大明估计就要改姓陈了。了解到这一点的朱文正也算是有了一战的底气。

洪都一共有八扇城门,朱文正必须保证每一扇门都不能被攻破,只要有一扇门没有守住,六十万人的部队就会像洪水一样涌进来。

作为守卫方,朱文正将防御作为了第一要务,所有军队的布置也都是以防御作为目的。

在仔细研究过后,朱文正将自己手下的将士们,合理安排在了各个城门处,并搭配了相应的武器和物资。

除此之外,朱文正还留下了两千人马作为机动部队,随时进行支援。每一处的守备军分工明确,利用当时较为先进的火统等热武器,在敌人靠近时进行支援。

除了合理的排兵布阵外,士气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这次朱文正并没有像以前一样浑浑噩噩,而是亲自上阵与众人奋战在一线,靠着自己的勇武将守备军们团结在一起。

靠着这样的战术安排,朱文正在洪都死守了八十五天之久,为朱元璋争取了时间,在后续平定陈友谅的战役中,朱文正也因此而立下了首功。

子孙

洪都保卫战可以说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朱文正却认为叔父这次对自己的封赏与立下的战功并不匹配。

虽然曾经的朱文正并不在意封赏之事,但随着叔父征战多年,他的内心已经产生了变化,那个一心追求霸业的少年将帅早已不复存在。

于是,他便起了谋反之心,准备放弃朱元璋,转而投靠另一位元末起义势力——张士诚。得知自己的侄子意图谋反,朱元璋自然非常愤怒,二话不说便将他关押了起来。

最后,抑郁不得志的朱文正终于还是死在了牢中,终年二十九岁。

不过虽然朱文正死了,但他的子孙却在200年之后称帝,朱文正的第十一世孙朱亨嘉于隆武元年称帝,并自称监国,这一事件被称为“靖江王之变”。

但很快,这一政权就被隆武帝扼杀,而朱亨嘉也上吊而亡。

无论是朱文正还是朱亨嘉,甚至是朱元璋,我们从他们的生平都不难看出朱家人的一个共同特点:野心。

但成也萧何败萧何,野心使得朱元璋建立了千秋大明,但也让朱文正和朱亨嘉死得凄惨。

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功,光有野心是不够的,适当的隐忍也很重要。朱文正和朱亨嘉正是缺少隐忍,才落得了这样的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与管理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