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海域出现“僵尸鲨鱼”,既没皮肤也没牙齿

笔者 东邪

不少人天生对海洋就怀有恐惧感,一旦想到自己置身于海洋之中,就会不由地产生茫然和恐惧,反而羡慕海洋生物,出生后就能在浩瀚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游动。但实际上海洋生物在海洋里也要承受一定的生存风险,除了突如其来的天敌之外,还要承担生存环境的变化,例如水温升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等情况。

2019年7月,有渔民在意大利的撒丁岛附近发现了一只鲨鱼的尸体。这只鲨鱼的外观看起来有些异常,甚至用“僵尸”来形容它也不为过。在我们的认知中,鲨鱼都是一副凶猛的模样,咧着锋利的牙齿四处觅食,而渔民所发现的鲨鱼完全没有凶狠的模样,反倒让人产生了怜悯之情。那么这只鲨鱼生前到底遭遇了什么,以至于它的尸体如同“僵尸”一般呢?

如同“僵尸”般的鲨鱼是怎么回事?

意大利海域出现“僵尸鲨鱼”,既没皮肤也没牙齿

根据第一个发现该鲨鱼的渔民介绍,他在捕鱼时发现了海面上漂浮着一具海洋生物的尸体,于是将其打捞起来带回岸上。渔民表示第一眼看这只鲨鱼的时候,它表面的皮肤好像已经完全褪去了,而且嘴巴里也没有标志性的尖牙。此外,鲨鱼的眼睛、腹部和鳃部的形状和颜色看起来还算正常,但整个身体呈现出淡黄色,就像一具已经死亡多时的尸体。

渔民把鲨鱼尸体带上岸后立即报警,最后意大利卡利亚里大学的研究人员负责接收该鲨鱼的尸体,将它运回实验室进行研究。起初研究人员看到鲨鱼的尸体也略显吃惊,从它表面皮肤组织的受损情况来看,它不可能是一个新物种,而可能是生前遭受环境因素伤害的现有鲨鱼。为了确定鲨鱼的身份,研究人员提取了它的DNA进行比对,最后确定它是撒丁岛海域的黑嘴猫鲨。

研究人员通过对黑嘴猫鲨的生物组织进行取样和观察,发现它表面淡黄色的皮肤应该是长期被融化的结果,就连它的所有牙齿也可能是被融化掉的。最后鉴定结果表明,黑嘴猫鲨已经失去了它的表皮、角质层和牙齿。负责这项调查工作的科学家表示,这是他们首次发现软骨鱼纲中缺少皮肤的个体案例,如此特殊的遭遇让研究人员都想知道它生前遭遇了什么。

尽管这只黑嘴猫鲨的外观“面目全非”,但研究人员在它的胃里面发现了多达14种生物的残骸。这说明它淡黄色的皮肤和牙齿的脱落并非在短时间发生的,而是经过长期的作用才导致最后的死亡。

什么原因导致黑嘴猫鲨“面目全非”?

在讨论该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正常的黑嘴猫鲨是长什么样的。如下图所示,黑嘴猫鲨的身体比较修长,头部没有普通鲨鱼那样突出。因为它的脸从正面看像猫脸,而且嘴巴有一圈黑色的花纹,因此被称为“黑嘴猫鲨”。正常情况下,黑嘴猫鲨的体表颜色是灰褐色,伴有一些不规则的斑纹,但渔民发现的黑嘴猫鲨尸体却是淡黄色的,让人想知道什么原因导致了它变成这副模样。

研究人员首先得到的推测是环境变化,具体地说应该是气候变暖,导致海洋酸化明显,进而导致黑嘴猫鲨的皮肤受到了酸性环境的腐蚀。可能你会怀疑,二氧化碳溶于海水中形成的是不稳定的碳酸,碳酸的酸性有限,真的会导致鲨鱼的皮肤和牙齿被溶解掉吗?如果一直生活在酸性环境中,即使是弱酸性环境,也会出现这些情况。

曾经有科学家以普通鲨鱼为对象进行实验,把它放在弱酸性的水环境中生活9个星期,然后检测它体表的细胞情况,检测结果显示鲨鱼体表细胞减少了9%,从宏观上来看它的皮肤颜色确实淡了一些。还有说法认为黑嘴猫鲨所生活的海域可能出现了严重的化学污染问题,导致海水酸度升高,但这一说法还需要检测海水的酸碱度才有结论。

还有研究人员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只黑嘴猫鲨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体内的色素沉淀能力降低,从而体表的颜色与其他黑嘴猫鲨不同。对于以上两种推测,大部分研究人员第一种推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尸体鉴定结果显示它体表的皮肤组织是逐渐褪去的,而不是一出生就已经存在缺失情况。

气候变暖还导致了哪些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意大利海域出现“僵尸鲨鱼”,既没皮肤也没牙齿

如果黑嘴猫鲨的死亡真的与气候变暖有关,那么人类恐怕要背多一条罪名了。而在这次发现之前,科学家已经在自然界中发现了许多气候变暖而导致的海洋生物死亡事件,其中最典型、最明显的现象就是珊瑚白化。所谓的珊瑚白化,指的是珊瑚的颜色变白。珊瑚本来的颜色就是白色的,它之所以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是因为其体内存在共生海藻。

这些共生海藻与珊瑚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海藻利用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能量,珊瑚吸引其他海洋生物为海藻提供养分。如果共生海藻离开或死亡后,珊瑚就会重新变回白色,最后会因为失去营养供应而死亡。目前已经有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也会导致海水平均温度升高,致使共生海藻大量死亡。

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共生海藻,越来越多珊瑚暴露出了原始的颜色,并且在长期失去营养供应的情况下走向死亡。有数据调查显示,从1998年开始,气候变暖已经导致全球大约16%的珊瑚发生白化现象,许多原本丰富多彩的珊瑚丛如今已经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珊瑚白化不仅仅导致珊瑚的大量死亡,以珊瑚丛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也会崩溃,导致大量生物死亡。

50万海底生物集体死亡又是怎么回事?

除了珊瑚白化之外,有些海岸上偶尔会发生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的事件。前几年有国外媒体报道,新西兰某个海滩上出现了大量青口贝死亡的情况,数量多达50万只。青口贝常年生活在潮间带或浅海的海底区域,为什么会大量出现在新西兰的海岸上,而且全都死亡了呢?新西兰当地政府接收到信息后立即派专业调查人员前往现场调查,场面让人瞠目咋舌。

根据调查人员的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海滩上都被密密麻麻的青口贝给覆盖住了。经过确认,所有的青口贝都已经死亡,为了进一步确定导致青口贝死亡的原因,调查人员取了样本并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青口贝外表和体内并没有出现有害化学物质,这说明它们的死因并不是化学污染。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口贝大量死亡呢?新西兰的海洋生物学家认为,它们的死亡与气候变暖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海洋作为比热容较大的区域,对热量的吸收也比陆地多,因此海洋的气温也跟随着上升。对于我们来说,海洋环境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对于进化速度更缓慢的海洋生物来说,海洋环境的变化是“猝不及防”的。

因此许多海洋生物因为不适应环境变化而死亡,在一个存在强耦合性的群体中,个体的死亡往往会引起大规模的死亡,新西兰50万只青口贝死亡的背后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如何解决气候变暖造成的生物灭亡问题?

气候变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许多国家陷入经济发展的困局中,忽视气候变暖的难题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当自己国家出现明显的气候导致的负面影响后,才会重视这一气候问题。实际上人类目前的状态和温水煮青蛙很相似,气候变暖就像那锅温水,人类就是其中的青蛙,我们明明知道气候在慢慢恶化,但我们却不以为然。

从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困局必须要破除,否则人类在地球上没有遥远的未来。那么该怎么做才能应对气候变暖导致的生物死亡问题呢?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如何阻止气候变暖进一步恶化。这方面的措施和途径其实有很多,而且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带头在减排、植树造林上有所行动了。

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增多,温室气体排放增多是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的结果,因此未来人类要逐渐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上发展新能源的道路。在转换能源格局的同时,各国需要作出减排的承诺,将减排具体化、实例化,而不只是空喊一句口号。

实际上还有一种方法是最经济、最实惠的,那就是多种树。树林一方面可以调节气候,一方面可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成本并不高,几乎是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各国应该考虑在植物造林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与管理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