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有限责任家庭》读书笔记第一章 不要让孩子成为你唯一的创造第二章 足够好的妈妈第三章 从虚假自体走向真实体验第五章 与事物的本质链接第六章 家庭里的生死能量场第七章 真相在孩子的感受中

第一章 不要让孩子成为你唯一的创造

男人的幸运在于从一开始就没有被告知有一条容易的路,而女人是被鼓励这样做的。——波伏娃《第二性》

鲜花之路不一定通往天堂,必须走自己的路,完成自己的英雄之旅,才能带来真正永恒的伊甸园

第二章 足够好的妈妈

足够好的妈妈能够在最初满足婴儿的全能幻想,顺从婴儿,及时回应他,跟他同调。当婴儿的全能幻想被充分满足后,妈妈又能适时退出,让婴儿经受适当的挫折,从而获得成长。

(在这点上,不同的育儿理论有不同的建议,看你当下选择用哪一种育儿理念。我们家小时候在同事成功经验推荐下,参看了《实用程序育儿法》,其中有一些理念和亲密育儿是不同的。为了给小宝宝进行睡眠训练,我尝试过一些程序方法,不成功,也尝试过例如“哭声免疫法”这种虽然有很多成功案例,但其实比较狠心残忍的方法,也不成功,最后回归到亲密育儿法中的及时回应。其实宝宝没有其他的问题,他就是想妈妈抱抱而已。因此不同的小孩适合不同养育法则,当然父母也不必尽信书,根据自己的直觉感受来也行。我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也不算后悔,因为总要试试办法的,说不定能行呢,毕竟在养育小孩初级阶段,忍受各种艰辛也是极其煎熬的事情,我们都只不过在寻找出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不再帮助婴儿维持主观全能感,妈妈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的作息规律,个人的需求逐渐回归。这时婴儿会慢慢意识到:原来我不是全能的,不是我有什么意愿,就能立刻创造出现实来满足。这种挫折会让婴儿感到痛苦,但这种痛苦是建设性的。

(有段时间小朋友特别爱哭闹,一点不顺心就哭,亲子关系比较紧张,那时候好像还没开始说话,应该是一岁半到两岁的样子吧,当时也不懂该用什么原理去解释这种现象,但冥冥中就感觉到他不开心可能是一种挫败感、自责感,我跟他爸解释说,他可能是在为逝去的童年哀悼吧!因为他长大了,长大了就不可以为所欲为,必须服从一定的规矩,爸爸妈妈对他也是有要求的,长大有长大的痛苦,但却是必须且应该去经历和承受的。现在有过这种挫败感,将来长大后就会有免疫,而不会演变为跨不过去的坎。现在看看这本书里写的,应该就是这种“主观全能感”的丧失吧。)

原初的攻击性里,包含着婴儿对妈妈那种原初的兴奋的爱,这种爱同时也是毁灭,摧毁和表达爱仿佛是一回事。直到两岁左右,他才能发展出对客体的担忧能力。婴儿肆无忌惮地使用妈妈,而妈妈一再忍受他的无情,这样一来婴儿就不用隐藏自己,不用把自己分裂成虚假自体,他的真实存在就被确认了,生命力就得到了祝福。生命力与真正活着的感觉与攻击性紧密相连,当妈妈在婴儿的攻击性中幸存下来,刺既没有因此拒绝、惩罚婴儿,自身也没有崩溃,婴儿便体验到了这个完整的过程。

因为父母自身生命力太弱,活着所有精力都消耗在基本的生存中,孩子才会以自己的需求为耻。什么都要自己搞定,能不求人绝对不求人,这样长大的孩子不懂拒绝别人,不能捍卫自己的边界,身上经常透着怨气。

(所以我们自己要努力成为高能量的父母啊!)

在育儿过程中,到底谁占上风,谁更有权利教育孩子。这个权力感,通常比具体抱持哪一种育儿理念还要重要。

(深有体会,特别是在刚刚生完小孩激素水平波动还比较大的时候,特别容易找茬儿,有时候明明争执当下就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对了,但是不管还是要拿出一套套的理论努力去说服对方,完全没有理性。但是这种情况可以避免吗?我自认为自己学习了很多,知道很多,也很清楚产后容易出现的情绪波动,但是在当下根本无法避免,只要一冷静下来我立马就后悔并且告诉自己下次应该怎样怎样,可是,特殊时期不该让这样的情况恶性循环出现。所以,如果是因为和老人之间有理念冲突,最好的办法还是分开带娃,如果是和伴侣有矛盾,那就应该在没有具体问题之前好好谈谈。带娃这件事,有时候并不是人多力量大的。)

我教的理念,唯一的用途是自我觉察、自我成长,不要拿来要求别人,尤其别去要求配偶和父母。(这点特别重要,不要觉得自己知道多一点就有多了不起,收起自己伤人伤己的优越感)

一个人如果真正去践行爱和自由,就不会去评判、去改造别人,而是会选择倾听和看见。

第三章 从虚假自体走向真实体验

如果一个小孩说他小时候很乖,可以一个人在婴儿床上呆着,很少哭闹,不管谁逗他都会笑,这就是顺从的虚假客体,因为婴儿明白哭闹会带来更惨的结果。(但是这种情况要看,有些小孩天生就是很乖,但也有些小孩很会看大人脸色)

一个孩子,本来就可以即使不做任何贡献,不讨好父母,没有考出好成绩,也能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这样的孩子会把全部的生命能量都用来发展自己、享受人生,创造彼此滋养、轻松无消耗的关系。他不会绕弯子,建立各种虚假自体来消耗自己。(说到底,就是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多幸运。)

父母充满怨气地去做一件事,就像一种自我牺牲,以至于后来会故意找自我牺牲的机会,来累积道德资本。

第五章 与事物的本质链接

被人激怒,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剧情跟对方的投射匹配了,你认同了这个剧情,继而陷入了角色。如果不想被人激怒,就要有跳出剧情的能力,任何人都无法激怒你。例如父母无休止地批评儿女,因为他们自己的内心挣扎太严重了,他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于是投射给孩子,从头到脚挑毛病,这样一来他们才能暂时自我感觉良好。如果孩子不觉醒,非常配合演出,完美承接父母内心所有的痛苦挣扎,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个错误的存在,一点价值都没有,甚至会选择自杀。

(家庭教育的悲哀,孩子不知情,作为教育者是否应该给年轻人提供心理学方面的信息,让他们有能力度过危机。)

这里提到一个心理学名词“自体客体”。在心理发育的过程中,我们都会经历一个从自体与客体混为一团到两者逐渐区分开来的过渡阶段。所谓“自体客体”,感觉就像自身手脚的延伸、自我功能的延展。比如小宝宝饿了,冒出喝奶的欲望,但是他太小,没法自己去冲泡奶粉。这时候妈妈领会到宝宝的意愿,赶紧冲好奶粉递到宝宝嘴边。于是在宝宝感受里,“妈妈听从我的意志,延伸我的自我功能”。妈妈的功能就是宝宝的自体客体。

利用别人做自体客体的人,有些还很成功。他们需要别人围绕自己的意志转,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完成一个投射和内射的过程——我把美好的感觉投射在你身上,你要顺着我的意志,做我的自体客体,我再内射回来这种美好,于是觉得自己更加美好,在这种“我很棒”的感觉里,创造力和激情才会不断涌现,而对方只是一个道具,乖乖让自己利用而已。

例如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的爱情。徐志摩把林徽因视若女神,林徽因也很欣赏徐志摩的才华,却不会被他炽热的爱打动,因为她发现徐志摩看不到真实的自己,他爱的只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那个完美女神。如果林徽因和徐志摩在一起,徐志摩会创作出更多经典作品,但是她会变成徐志摩的自体客体,慢慢地枯萎。

(也许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存在这种自体客体关系。成功的父母希望孩子同样优秀,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这会让他们觉得更加成功。他们不能接受孩子出格的表现和发展,那样会伤到自己的自尊心,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他们并没有真正看到孩子,这让孩子感到痛苦不堪,想要挣脱束缚,这些看似美好令人骄傲的亲子关系往往令旁人疑惑不解,只能用“成功人士也有成功人士的烦恼”来解释。但他们并非真正的“成功人士”。)

我们是如何把自己的内在战争演变为外在冲突的?父母为什么会越界干涉孩子?孩子明明说了希望父母不要管,不需要妈妈的介入,但妈妈还一心想要越俎代庖,希望孩子勇敢挑战自我。如果这位妈妈向内看,会发现内在的真相是,“原来我自己一直害怕挑战、害怕失败”,她的内在有个“超我”的声音在说“你必须不断挑战自己”,而另一个小孩又说“可是我很害怕啊”,两个声音在内心撕扯,最容易解决的方法就是盯着孩子,每当发现孩子没有自我挑战的时候,就把自己内在无助退缩的一面投射给孩子,让孩子来扮演妈妈内在那个无助退缩“小孩”,而妈妈自己扮演正确理性的“超我”,然后由妈妈来引导孩子勇敢面对挑战。这样不仅能停止自己内在撕扯,还可以通过扮演正确理性的角色、循循善诱教导孩子,自我感觉就会非常棒。这也是我们总忍不住要把内在战争投射成外在冲突的原因。

父母希望孩子具备什么品质,不要先教育孩子,自己去做,让自己先具备这种品质就好了。

不是为了挑战自我去做,而是顺其自然地拓展和丰富生命体验。

非凡的人都有一种非凡的本事,那就是栽倒之后迅速认栽,不做无谓的挣扎,无论损失多大,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六章 家庭里的生死能量场

可以说,每个想要自杀的孩子,都是在替父母“去死”。孩子无条件地爱父母,当父母把痛苦转嫁给孩子时,孩子没有能力区分这是谁的,只会统统收下,并且真切地觉得是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事实上,孩子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很多未知等待他们去探索。每个孩子都对这个世界很好奇,都想要活下去。

对孩子的恨和嫉妒是提醒,提醒我们向内看,重新养育自己,让关系变得更加富有生机,更加真实和有深度。同时,它也是一枚勋章,见证者我们每个人终结轮回的勇气和智慧。

第七章 真相在孩子的感受中

专注力的基础源头是内心稳定地住着爱自己的人。

婴儿的发展,需要父母的专注来滋养他;而儿童的发展,只需要父母学会适时地退后,给孩子让出自由空间,让他自己探索事物,发展专注力,滋养自己。

(父母需要成长,孩子就是给了我们另一次成长的机会,谢谢你们!)

(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心理学方面的启发和认识,但限于自身水平有限,很多理论难以正确判断,只能结合自己的情况稍加理解分析。养育孩子和个人成长本身就是很个性化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本书可以推荐给大多数人,作为参考和借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与管理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